找到相关内容68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抓住历史机遇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世界和平——关于举行第七次结集的可行性讨论

    的形象。  六、历史上中国佛教一直是联结中外宗教与文化交流的纽带,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过不可泯灭的作用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中国佛教界对推动中日、中韩以及东南亚等国的民间外交,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。当前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01839304.html
  • 神彩论与“逸”的追求——书之妙,神彩为上,形质次之

    ”的禅风。与苏轼虽谈清空、疏淡,但难以泯灭个性的骚动的“狂禅”相比,显然带来禅境上的一些变化。那就是“萧散简远,妙在笔墨之外”的神韵,那就是疏淡到没有火气方得高境,这就是姜葵的“萧散之气”的内在旨趣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5040461.html
  • 永明大师绝待圆融的佛教思想文化与启示

    可以泯灭一切对立不合之物,融合万物于一体,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的境界。”佛教圆融令摄了儒、道,儒、道是全知全觉(大觉佛)过程中“某一阶段的认识”。因此大师认为儒、道、佛三教是完全可以统一在一起的,取的三力...

    高柏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941454.html
  • 佛法的弘传

    集谛即为佛教的理性时代的烙印)。原始佛教的三法印以“诸法无我”印最为核心――对此印的不同诠释构成小乘佛学与大乘佛学的根本歧异:前者倾向以现象观待的方法空去外面的肉身我,后者则通过遮拨现象的空观泯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0041580.html
  • 禅心澄悟

    无宁说它是空如。它不离色界,也不住于色界。佛心非色非空。对佛心而言,色空泯灭如一,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;色即空,空即色。在佛心面前,一切有情众生平等;佛心为一切有情众生所本有;佛心通于一切有情众生,一切...

    王兴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32941751.html
  • 关于民俗、神话与宗教研究的思考——读王青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信仰与神话》

    被照亮的部分之中。以我看来,《信仰与神话》一书,无疑是被照亮了的中国宗教文化历史的一部分,它必将以其不可泯灭的独特性视角及其研究成果,成为展开与合拢文化历史的有效环节之一。(原载《博览群书》2003年...

    韩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1943193.html
  • 嗔心毒火

     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,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,成了这个星球的霸主,以为可以凭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享用地球上的一切。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被人类所制服,连百兽之王的雄狮也同样被锁入铁笼,成了人们观赏的玩物。这个时代,随着因果观念的消失与慈悲心的泯灭,放纵私欲的人们更加肆无忌惮、为所欲为。在人类面前,劣等动物毫无自由可言,人们为了娱乐,给单调乏味的生活寻找刺激,一声枪响就可以结果一条生命;为了检验药品的性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2643653.html
  • 神彩论与“逸”的追求

    、“风神”、“飘逸”,正是这种“雅”的禅风。与苏轼虽谈清空、疏淡,但难以泯灭个性的骚动的“狂禅”相比,显然带来禅境上的一些变化。那就是“萧散简远,妙在笔墨之外”的神韵,那就是疏淡到没有火气方得高境,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0145145.html
  • 一代高僧明开法师追记

    珍贵的文化遗产,其功劳不可泯灭。  明开老和尚以身护经护寺,被打成双耳失聪,而经书文物、殿堂佛像均完好地保存下来,成为苏州保存完整的寺院。  一份提案 香疤废止  每当在电影、电视剧目中出现和尚的形象...

    郁永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3046147.html
  • 《禅学美学史稿》评介

    不计利害、是非、得失,忘乎物我,泯灭主客,从而使自我与宇宙合为一体,在这一审美境界里使生命得到解脱与升华。见解精辟,论述独到,使人信服。  三、现实性。作者对禅宗美学史作了大量的富有新意的考察,从而使...

    李天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3848854.html